魔方网表 让信息化更简单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01|回复: 0

媒体如何实施知识管理

  [复制链接]
laiye 发表于 2008-7-12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谓知识管理?最常见的定义是:在适当的时候把相关的信息与知识传送到适当的人员,使其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与知识,采取行动,产生效益。作为媒体,齐鲁晚报一直在制造、采集并传播信息与知识,而且经过16年几任领导和员工的努力,它已经跻身全国同类媒体的前列,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如何更进一步,笔者认为,可以进行知识管理。   为什么要进行知识管理
  1、高度个人化的隐性知识需要转化成显性知识。
  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知识体系,由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组成。显性知识是一个人能够传给另一个人并且得到检验的知识。它可以被语言说明,或者被文字加以编码,表现为操作手册、文件等等,比较容易进行广泛的传播。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人脑海中的经验、知识与感觉,其传播也因此被局限于个人行为,并由于个人的交流与理解能力不同很难保证在传播过程中不受到影响。
  国外的研究发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内部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变速度往往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考虑如何使隐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显性知识,使其在企业内部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使员工在接受到显性知识后,能够在工作中加以使用,通过使用的过程把显性知识转变为个人的隐性知识,然后再把新产生的隐性知识变化为显性知识,才能达到良性循环。
  而媒体中的隐性知识高度个人化,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假如齐鲁晚报一个跑政法口的记者,他突然跳槽到了别的媒体,那么晚报接他口的记者将不得不从一张白纸上重新开始,重新联系通讯员建立信息网络,因为“如何做”、“如何做得更好”等知识都存放在前任的脑子里。
  与此同时,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工作头衔,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但它常常不能标示出我们的工作经历以及我们所掌握的全部知识和经验。对于同一个事件来讲,我们花费数天时间也许只是重新整理了单位内另一些人早已掌握的知识。比如说晚报一位曾跑经济的老记者,他对于酒类行业非常熟悉,写过大量被业界看重的好稿子,但他已于两年前转到体育部去工作。而时下正在跑着酒类行业的晚报记者,想写一篇深度报道,要去网上搜集资料,很可能搜到的正是这位晚报老同事写过的稿件。
  也就是说,媒体,因其编辑记者工作的相对分散性与独立性,它的大部分记忆都蕴藏于员工的头脑之中,如果不能充分挖掘与利用,它将不得不重复进行许多工作,这对个人而言算得上是一个锻炼的过程,但对整个集体而言,属于工作效率低下,是组织内部的知识浪费。
  2、知识碎片散落在个人的头脑或案头,需要有效管理。
  媒体的采编等业务环节中贯穿的知识流是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形成媒体核心能力的知识体系不是短时期内形成的,而是在经营过程中长时期的积累,是媒体内部富有个性化技能和经验知识的体现。虽然时下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但一旦媒体形成独特的核心能力,其他媒体将很难在短时间内依靠简单的模仿来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
  经过16年的发展,齐鲁晚报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核心能力,这也是晚报能够一直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但是还有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虽贯穿在整个晚报中,但被分割成了碎片,要完整地察觉全貌,必须要经过系统的管理。
  而且,知识碎片在部分程度上也会导致媒体运作机能的失调。比如说,一个新闻事件(没有明确归口关系的)发生,晚报有3个新闻部门的记者在彼此不知的前提下,都赶到了现场,造成了资源浪费。反之,另一个新闻线索发生,晚报可能又有多个新闻部门记者知晓,有人就会想,这个线索与那个部门有关,他们可能会去,因而放弃,这样就不排除出现谁都没去,漏掉这条新闻线索的结果。
  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1、 汇集采访知识、技巧,集中进行新记者培训
  目前,很多企业都开始引进或推行“知识地图”,不仅管理“知道什么”、“知道如何做”、“知道为什么”等知识,而且注重管理“知道谁知道”的知识。媒体自然可以推行“新记者入门课程”,齐鲁晚报目前已经在做的是先由总编辑给新记者讲“先做人,再做记者”,然后下发《齐鲁晚报采编参考手册》等内部规定书目,随后在新记者试用的3个月内安排编委会成员以及部门主任和部分老记者进行集中讲课。之后,新记者被分配到各个部门,其培养由各部门主任负责。
  今后,此培训期可延长为一年时间,固定流程,定期在内部安排有经验的编采人员与新记者进行交流,通过不间断的业务研讨,最大限度地将位于编采人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缩短新进人员的摸索过程,减少部门主任的工作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高级管理层作为管理机构,其负责该项培训的成员和政策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过于频繁的变动会造成知识传递、共享的中断。
  2、进行知识加工,建立共享知识库。
  媒体中最不缺的就是信息和知识,但是大量的未经处理的信息直接充斥在人们的工作中,缺乏深入的分析、综合和整理,导致信息泛滥。相信每个编辑记者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关于某一个问题的相关资料,平常见得很多,但等到用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想要用的那部分怎么也找不到。
  事实上,如果不是进行了专门整理,大量的未经加工的信息对于单位而言,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如果缺乏对于问题背景的了解和对解决问题的规则的归纳,原始信息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不仅增加了查找的难度,也可能形成信息的“过载”。因此,应对其进行精心加工和提炼,总结出适当的规则,进行分门别类。
  齐鲁晚报体育新闻中心在这方面就进行了很有益的尝试。该中心将关于某一事件的见报的或已有记录的报道分门别类进行了汇总,建成了部门资料库,比如说,关于中国足球的,细分到每一个俱乐部,到每一个队员,到每一场比赛,其资料和图片都有相关归类,这样,部门任何一位编辑记者如若用到,打开资料库一查,便一目了然,既节省大量查阅时间,又避免重稿的发生,更容易做足“一站式新闻”。
  3、 进行采访线的汇合,将信息渠道统筹为部门所有。
  知识碎片既然是散落在每个员工头脑中,克服这种困境的方法就是在单位内部加强流程协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媒体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信息渠道,而其很多时候是被不同的记者所分口掌握,当然,这渠道会因该记者的努力与否以及能力的大小之别而有是否通畅,是否足够深入之别。
  为避免出现因骨干记者的离开而使渠道断裂的情况,可以将所有记者手中的信息渠道统筹为部门所有,要求部门主任掌握。齐鲁晚报政教新闻中心在这方面曾进行有益的尝试。该中心要求所有跑口记者将各自所掌握的通讯员具体联系方式,包括办公电话手机号码,全部按不同单位、不同处室分别进行登记上报,这样部门主任手中就掌握了一条通畅的大网络。
  以上只是我们的简单思考,知识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学问,它需要系统的知识管理理论体系,要有强有力的软件系统支持,要有系统化的、可操作性的实践指南。而且知识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如果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再好的技术解决方案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所以,实行知识管理,需要整体的认同与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魔方软件 ( 京ICP备0800878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722号

GMT+8, 2024-5-17 11:13 , Processed in 0.0753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